其他

一刀未剪!《芳华》果然没白等!

2017-12-15 君君 君君电影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46fuyro0&width=500&height=375&auto=0
《芳华》精彩预告



时隔几月,被冯小刚喻为“一波十三折”的电影《芳华》,在经历了国庆紧急改档风波后,终于在今天上映了。


虽然迟到了两个月,但冯小刚已发微博确定《芳华》一刀未剪,一秒未删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没有被阉割过的《芳华》,总算保留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原汁原味,目前豆瓣评分高达7.9.


君君第一时间贡献了票房,看完后五味杂陈,这就来和大家分享——


《芳华》I 2017

豆瓣:7.9

君君鉴片

《芳华》


适用人群战争片、文艺片爱好者;冯小刚影迷


推荐理由:  国产良心片,走心文艺片


推荐指数:★★★★

时长:136min


观看地址:电影院(12.15上映)


回顾冯小刚近十年的作品,无论是《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些自带时代背景的严肃电影;


还是《非诚勿扰》《私人订制》这些迎合市场的商业喜剧片,他的目的痕迹都很明显:刷履历或者挣票房。


目的性之下我们能感觉到,不管是他的人还是作品都是紧张的、刻意的。


出自《我不是潘金莲》


相比之下,《芳华》显得有些不同,一向任性的冯导在这部电影中倾注了一丝柔软,让人看到了他难得的平缓与包容。


早在之前冯小刚就说过,这是一部根植于他和严歌苓(编剧)部队文工团共同生活记忆的电影。


部队文工团的这段经历,是冯小刚一直念念不忘的题材;


《芳华》则是冯小刚“心愿清单”里必须要拍的一部电影,也是他拍给自己的,一部真正属于冯小刚的作品。




电影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在文革,战争,改革开放等历史大浪下,省文工团里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年华。


因此,《芳华》不仅是当下年轻人的青春片,更是属于我们父母等上一辈人的青春片。



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


有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活雷锋”刘峰(黄轩饰);



有从农村来,屡遭战友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



还有一群拥有不同家世背景的高干子弟;



他们当中,有的鹤立鸡群,有的腹黑傲娇,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胆小自卑......


也有的“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影片按照大致时间线,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革1970-1976


女主何小萍就是被欺压的典型代表,父亲被批判、从小被欺凌的她,内心是极度自卑的。


本以为离开家来到部队便是远离排挤的开始,不成想只是换了一种受辱方式罢了。



从偷借军装拍照室友质疑开始;到“胸罩事件”被女兵集体嘲笑;再到排练出汗被舞伴嫌“臭”;最后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被流放......


这种集体主义欺压个人的事情是逐渐升级的,反映了集体中不允许有异类的存在。



第二部分  平反1976-1978


这个阶段讲的是“禁欲主义”。


那个年代,感情比较纯洁,容不得男女有接触,即使有也很偷偷摸摸。


男主刘峰天生有一副热心肠,脏活累活抢着干,久而久之,大家没有了最初的感激,反而觉得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



那个时候,在大家伙眼里,“活雷锋”就应该五大皆空,无欲无求,不食人间烟火。


可他们不知道,“活雷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也是会爱上一个人的。


他的表白和拥抱被当成“耍流氓”和“猥亵”,一度被流放边关,受伤致残,最后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禁欲主义主要表现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人对自己性冲动的克制,对情感的克制。


刘峰用邓丽君的歌来释放自己的感情,也间接暗示了那个年代的“禁人欲,灭人性”。



第三部分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


越战是青春理想破灭的开始。


在看这个部分之前,有必要对这段“战争史”有个大概的了解。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指于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


因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被迫采取自卫措施。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相继爆发了多起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这样的介绍也许有些僵硬,殊不知,当时参战的年轻士兵,他们只有20岁左右。


他们有梦想,他们对未来也充满了期许,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的前夜,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青春全部献给了国家。



这里短短6分钟的战争场面是全片的高潮。


看了这部分,君君有理由相信,电影的确“一刀未剪”“一秒未删”。


6分钟长镜头里,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血浆喷射,死伤无数,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短短的六分钟,没有任何字幕和画外音的说明,冯小刚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手法,把丛林作战拍得惊险万分,身临其境。


片中人物的命运,自越战之后完全转折。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1979-1993


时代的变迁也意味着分别与幻灭。


文工团作为改革的一部分,使得有人重聚,有人别离,有人梦想幻灭,也有人挣扎在生活边缘,一代芳华就此逝去。



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影片。“文革”、“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的阵痛”都可以直接体会到。


四个部分,四个子主题——集体主义控诉、禁欲主义、理想破灭、分离与时代变迁,有的重点突出,有的匆匆带过。



关于八九十年代的印记,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姜文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顾长卫有《孔雀》……


而冯小刚早年因为《一地鸡毛》和《月亮背面》等作品的失利,一心扑在了商业片上,直到《一九四二》才开始转过头来,想添上一笔属于自己的代表作。


《芳华》就是在文工团生活过的冯小刚写给自己的歌,在这首歌里有他的喃喃自语,有他的念念不舍,有他的喋喋不休。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部作品尽善尽美,相反,由于冯小刚过于努力地想把它呈现好,往里面添加了太多的主题,使电影有些混杂散乱


再加上叙事节奏上的缓慢与混乱,整部片子更像是一篇“散文”,没有一个主心骨。


打个比方,原著小说叫作《你触摸了我》,通过“触摸事件”,来反映一批人在大时代背景下,命运上的变革,时间跨度有三十年。


而电影中却是,“活雷锋”向人表白,并且强行拥抱对方,摸到了女性胸罩的纽扣,仿佛菩萨丢落凡间成了青楼歌姬。



改编后弱化了“触摸事件”,无论是前因还是后果,都有几分“夹生”。


少了核心事件的凸显,整个故事就像没了主心骨,一盘散沙。


一直以来,冯小刚的习惯都是单线叙事,严肃之作如《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也需要有李元妮、老东家等主线人物进行串联。


但在《芳华》中,真正的线索人物几乎都在旁白当中,里面的角色有很多,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却很少。




也或许,冯导刻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错乱感与无力感吧,因为这本就是一场发生在错乱年代的往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时代潮流的影响。


所以电影中的每个人物,在面临抉择的时候都显得如此地茫然与无助。


因此说,青春故事绝对不是冯小刚在这部影片中想要表达的重点,大时代下渺小人物的离合悲欢才是他最想切入的主题。



影片最后,旁白这样说:


“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他们都芳华已逝,面目全非。”


历史的眼泪、芳华的破碎就此戛然而止。


我们也看不到那个躲起来病、躲起来痛、躲起来死、就连葬礼都不愿麻烦别人的“活雷锋”;


看不到那个把长久沉默酿成了告白的诗,却始终没有机会说出口的何小萍


当他们芳华逝去之时,一定希望有一片最静的海,能够抚平曾经那些狂野的风。




昨天头文,留言点赞前三的分别是

@雨;@ 小小杰;@高文虎

这三位宝宝可任选一个视频网站vip哦



▼一起电影,顺便zan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